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
荷兰非殖民地化的一部分

Bung Tomo.jpg
印尼革命领袖之一苏托莫在演说。[1]













日期 1945年8月17日-1949年12月31日
地点  印尼
结果

荷蘭軍事勝利
印尼政治勝利


  • 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亞独立。

参战方

 印尼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緊急政府英语Emergency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荷蘭(從1946年開始)




  • 荷屬東印度

    • 皇家荷屬印度軍荷兰语Koninklijk Nederlandsch-Indisch Leger

    • 荷屬印度民政局英语Netherlands Indies Civil Administration



  • 自治聯邦州(在1949年合併到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


    • 東印度尼西亞州英语State of East Indonesia


    • 大達雅英语Great Dayak


    • 霸巽他英语Pasundan

    • 荷蘭運動-米納哈薩十二省




  • 坤甸蘇丹國

  • 保案隊英语Pao An Tui


 英國(直到1946年)




  • 澳大利亚 澳洲


  • 英屬印度 英屬印度



 大日本帝国(直到1946年)
指挥官和领导者

印度尼西亚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 苏迪曼英语Sudirman
印度尼西亚 苏哈托

荷兰 斯普尔
荷兰 穆克
荷兰 曼瑟尔格
英国 克里斯蒂森
兵力


印度尼西亚:183,000
日本志願軍
:3,000
英屬印度志願兵
:600
建國青年團:16000

荷军
20,000(最少)-150,000(最多)
英军:30,000以上(最多)[1]
伤亡与损失

印度尼西亚
约45,000到100,000死亡
日本志願軍
1,000

英军:1,200英軍死亡


荷军3,144皇家荷印軍死亡3,084荷蘭皇家陸軍死亡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又称印度尼西亚民族革命(印尼語:Revolusi Nasional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是印度尼西亚和荷兰帝国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和外交博弈,及社会内部的革命。印度尼西亞于1945年正式宣布独立,而荷兰直到1949年底才承认印尼独立。印尼独立运动始于1908年,印度尼西亞人称之为“印度尼西亞民族覺醒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 Awakening”。革命共持续四年,期间发生过零星但充满血腥的武装冲突。印尼国内亦发生政治及公众暴乱,并面临两次重大的国际外交干预。尽管荷兰军队可以控制共和党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中心地带的城镇,但無法控制村庄,荷兰军队因此最终没有战胜印尼军队。印尼最終佔上风,国际外交與在爪哇等地的武装冲突是兩大原因。革命結束了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尽管世袭种姓制度及地方统治者的权力被削弱,但大多数人的经济或政治命运并未得到显著改变,仅有少数印尼人在商業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目录






  • 1 歷史


    • 1.1 日本帝國軍人的支援


    • 1.2 臺灣人與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




  • 2 参考文献


    • 2.1 引用


    • 2.2 来源




  • 3 延伸阅读


  • 4 外部链接





歷史




1946年爪哇島上持竹矛與日本步槍的獨立革命軍




印尼獨立軍所使用的日本陸軍戰車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印尼依照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提出印度尼西亞獨立,原本為宗主國的荷蘭企圖繼續殖民印度尼西亞,於是派遣十四萬大軍攻打印尼,與獨立軍爆發戰爭。
印尼独立战争是20世纪最重大的革命之一,斗争持续了四年多,期间有零星但血腥的武装冲突、印尼国内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主要的国际外交干预。荷军无法战胜印尼獨立軍,戰況陷入膠著。[2]尽管荷军能够控制印尼共和国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上核心地带的城镇,却无法控制村庄和郊区。除了爪哇岛和其他岛上印尼人的武装抵抗,印尼共和国还通过国际外交手段,最终獲得獨立。[2]



日本帝國軍人的支援




蘇卡諾總統供奉的石碑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荷屬印度尼西亞,荷蘭軍隊無條件投降。日本占領印尼之後,廢除荷蘭殖民體制,鼓勵支持印尼民族主義,重用民族主義者如蘇卡諾等。創設新的印尼語學校,並在各地成立青年會和奉工組織,藉此拉攏印尼人領袖,與積極培養精英份子。且成立了鄉土防衛義勇軍,對印尼的將校施以武士道精神教育,用日本軍事準則來訓練印尼士兵,這支部隊後來就成為印尼獨立軍的主幹。亦開始準備讓印尼獨立,先後1944年9月3日由首相發表了「小磯聲明日语小磯声明」;1945年3月成立獨立準備調查會日语独立準備調査会,開始審議獨立後的新憲法工作,1945年8月7日讓蘇卡諾維任主席,成立獨立準備委員會日语独立準備委員会,最終要把印尼建立成滿州國式的附庸。不過日本就在8月15日宣告投降,隔天獨立準備委員會和日本駐印尼高層,在日本海軍少將前田精日语前田 精宅第聚會研議,8月17日午後開記者會,正式對外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但是原本的宗主國荷蘭圖謀再次染指印尼,於是派出大軍攻打印尼,而且與印尼獨立軍發生長達4年的戰鬥。


日本宣布投降之後,雖然盟軍命令,不得將武器交給印尼獨立派勢力,其實各地日本派駐印尼部隊,私底下都有在供應武器給印尼獨立軍;但是急於得到武器的印尼獨立軍,還是搶劫了日本的軍火庫,史稱Pertempuran Lima Hari,在衝突中約有850日軍戰死,印尼獨立軍則獲得了三萬把以上的三八式步槍以及各式火砲。[3]
有將近3000人的日本帝國軍人,自願留在當地幫助印尼獨立,他們不但協助指導人民防衛隊,並且實際參與了戰鬥,最後約一千人壯烈犧牲。 這些日本兵直到今日還被印尼人視為開國英雄,在印尼的獨立紀念日上,還可以看到他們出席的身影接受人民的歡呼。[4][5]
1958年蘇卡諾總統訪問日本時贈送了一座石碑表揚日本軍人市来龍夫與吉住留五郎對印尼獨立做出的偉大貢獻,這塊石碑建在東京青松寺,碑文為:



市来龍夫君と吉住留五郎君へ。独立は一民族のものならず全人類のものなり。1958年8月15日東京にて。スカルノ

致市来龍夫君與吉住留五郎君。獨立非一個民族的成就,而是全人類的成就。1958年8月15日於東京。蘇卡諾




臺灣人與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


















印度尼西亚历史

History of Indonesia.png

史前时期英语Prehistoric Indonesia











外交官陳智雄




印度尼西亞獨立英雄李柏青




1942年在印尼宣揚日本是亞洲保護與指導者的海報



自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畢業後任職於日本外務省的臺灣人陳智雄因精通六種語言而被派至印尼,戰後對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獨立運動頗為同情,乃藉荷蘭籍夫人為掩護,暗中提供日軍遺留下來的大批武器,援助印尼的獨立革命軍,因而被荷蘭軍政府逮捕並囚禁達一年之久。印尼獨立後,首任總統蘇卡諾有感於陳智雄的冒死義援,遂待他如國賓,並授以榮譽國民的最高榮譽。決定獻身於台灣獨立運動的陳智雄接受設於日本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的委任,擔任其駐東南亞巡迴大使一年。透過陳智雄的良好關係及人脈,廖文毅曾於1955年應邀參加了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使他的國際聲望達到了最高點。陳智雄後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1963年遭中國國民黨政府殺害,他居住於印尼的女兒陳雅芳(Vonny Chen)多次來臺祭悼。[6][7][8][9]


出生臺灣臺南州的臺籍日本兵李柏青(日本名宮原永治、印尼名烏瑪爾·哈托諾(Umar Hartono)[10])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並沒有向同盟國軍投降,認同日本政府所提「亞洲殖民地解放」的理想,他和同僚九百多名日軍選擇加入印尼游擊隊,向荷蘭的殖民政府宣戰,同袍中有半數為印尼的獨立戰爭犧牲。為感謝日籍游擊隊員的貢獻,印尼政府於2005年8月17日邀哈托諾以建國英雄的身份,獲邀出席印尼建國六十週年慶典。[11][12]2009年,做為當地殘留日本兵所組成的福祉之友會(福祉友の会)顧問,哈托諾再因為促進日本與印尼關係,以及增進印尼日裔福祉,獲日本政府頒發旭日單光章。[13]



参考文献



引用





  1. ^ Frederick, William H. In Memoriam: Sutomo (PDF). Indonesia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April 1982, 33: 127–128. seap.indo/1107016901. 


  2. ^ 2.02.1 Friend (2003), page 35


  3. ^ 1945年9月2日から約半年の間に、日本軍はインドネシア側との衝突で627人の死者を出した。そのなかでも1945年10月、中部ジャワ州のスマランで発生した日本軍部隊とインドネシア人独立派との衝突(スマラン事件)では日本側に187人、インドネシア側に2000人近い犠牲者が出た(後藤乾一「戦後日本・インドネシア関係史研究序説」、『社会科学討究』40巻2号、1994年12月、358-359頁)。


  4. ^ 畠山清行、p675-676頁。各国の独立運動支援のために武器を持ったまま義勇軍に加わる者も少なくなかった。インドネシアの場合、その数は通常3千人といわれ、千人がオランダ軍との戦いで独立義勇軍の兵士として戦死、千人がインドネシア独立後に日本へ帰国、千人がインドネシアに帰化したといわれる。帰化組は国の英雄とされ、死亡後は国立英雄墓地に埋葬されている。


  5. ^ 約2000人の元日本軍兵は祖国に帰らず、そのまま除隊(この時点で日本軍籍は消滅)、残留してインドネシア独立軍に参加し、降伏時所持していた兵器物資を横流しした者、軍政資材をそのまま利用し独立運動の広報・宣伝に当たった者もいた(『アジアに生きる大東亜戦争』ASEANセンター編/『アジア独立への道』田中正明など)。ある者はインドネシア人と結婚して家庭を築き、またある者はイスラームに改宗するなどして現地社会に溶け込み、インドネシア独立戦争の終了後も日本に帰還する者は少なかった。なお、陸軍第16軍の作戦参謀を務めた宮元静雄によると、帰隊者・死亡者をのぞく現地逃亡残留兵は総計277名で、そのうち166名はジャワのバンドン地区の将兵であった(宮元、1973年、375頁)。


  6. ^ 50年前就義 高喊「台灣獨立萬歲」 第一烈士陳智雄 獨派追思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7-10., 自由時報, 2013-6-28


  7. ^ 紀念台獨第一烈士陳智雄就義50年記者會‏, 新頭殼, 2013-6-27


  8. ^ 莊孟學,悼念台灣獨立建國先烈勇者陳智雄,台灣守護聯盟周刊


  9. ^
    台灣神陳智雄之女Vonny Chen(陳雅芳)聖山巡禮,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10. ^ Legacy of Japanese 'Merdeka' veterans lives on. The Jakarta Post. 2004-06-27. 


  11. ^ 台湾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 Movie Walker, 2013年7月6日(土)公開


  12. ^ 印尼建國英雄-李柏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07/13/2011


  13. ^ 平成21年春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2009-04-29




来源


书籍



  • Friend, Theodore. Indonesian Destinie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674-01834-6. 


  • Kahin, George McTurnan.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2. ISBN 0-8014-9108-8. 


  • Kahin, George McTurnan; Kahin, Audrey. Southeast Asia: A Testament. London: Routledge Curzon. 2003. ISBN 0-415-29975-6. 


  • Reid, Anthony. The Indonesian National Revolution 1945–1950. Melbourne, VIC, Australia: Longman Pty Ltd. 1974. ISBN 0-582-71046-4. 


  • Ricklefs, M.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1300. San Francisco,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Vickers, Adrian.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New Yor,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85–112. ISBN 9780521542623. 



延伸阅读




  • Anderson, Ben. Java in a Time of Revolution: Occupation and Resistance, 1944–1946.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2. ISBN 0-8014-0687-0. 


  • Cribb, Robert. Gangster and Revolutionaries: The Jakarta People's Militia and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1945–1949. Sydney, Australia: ASSA Southeast Asian Publications Series – Allen and Unwin. 1991. ISBN 0-04-301296-5. 


  • Drooglever, P. J.; M. J. B. Schouten & Mona Lohanda. Guide to the Archives 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Indonesia 1945–1963. The Hague, Netherlands: ING Research Guide. 199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Frederick, William H. Visions and Heat: The Making of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8214-0906-9. 


  • George, Margaret. Australia and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522-84209-7. 

  • Heijboer, Pierre (1979). De Politionele Acties, Fibula-van Dishoeck, Haarlem (richly illustrated with a military focus, in Dutch)

  • Ide Anak Agug Gde Agung (1996) (translated to English by Linda Owens)From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e of East Indonesia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Indonesia Jakarta: Yayasan Obor Indonesia ISBN 979-461-216-2 (Original edition Dari Negara Indonesia Timur ke Republic Indonesia Serikat 1985 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 Jong, Dr. L. de (1988).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deel 12, Sdu, 's-Gravenhage (an authoritative standard text on both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 in Dutch)


  • Kahin, Audrey. Regional Dynamics of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ISBN 0-8248-0982-3. 


  • Kahin, George McTurnan.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2 [1951]. OCLC 406170. 


  • Lucas, A. One Soul One Struggle. Region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St. Leonards, Australia: Allen & Unwin. 1991. ISBN 0-04-442249-0. 


  • McMillan, Richard. The British Occupation of Indonesia 1945–1946. New York, NY: Routledge. ISBN 0-415-35551-6. 


  • Payne, Robert. The Revolt In Asia. New York: John Day. 1947. 


  • Poeze, Harry A. Verguisd en vergeten. Tan Malaka, de linkse beweging en de Indonesische Revolutie 1945–1949. KITLV. 2007: 2200. ISBN 978-90-6718-258-4. 


  • Taylor, Alastair M. Indonesian Independence and the United Nations. London: Stevens & Sons Ltd. 1960. ASIN B0007ECTIA. 


  • Yong Mun Cheong.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 and the Singapore Connection, 1945–1949. Leiden, Netherlands: KITLV Press. 2004. ISBN 90-6718-206-0. 



外部链接




  • Parallel and Divergent Aspects of British Rule in the Raj, French Rule in Indochina, Dutch Rule in the Netherlands East Indies (Indonesia), and American Rule in the Philippines.


  • Radio address by Queen Wilhelmina on 7 December 1942.


  • Dutch Proposals for Indonesian Settlement 6 November 1945.


  • Dutch Proposals for Indonesian Settlement 10 Feb 1946.


  • Text of the Linggadjati Agreement 10 Feb 1946.


  • The Renville Political Principles 17 January 1948.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Dragon Quest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AM broadc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