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科
蘭科 化石时期:80–0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E N | |
---|---|
四种兰花的花(左上顺时针起):聖字蝴蝶蘭(Phalaenopsis hieroglyphica)、叶蜂眉兰(Ophrys tenthredinifera)、条叶颚唇兰(Maxillaria tenuifolia)、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
科: | 蘭科 Orchidaceae Juss., 1789[1] |
亞科 | |
| |
兰科植物分布范围 |
蘭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蘭花,亦叫胡姬花,是開花植物中世界性分布和具多樣性的科,俗名称为蘭花科。
蘭科现在大约有已经接受的28,000个物種,分布在有736屬中[2][3][4],和另外100,000餘個園藝家培養的交配種和變種。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为《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4]。与菊科一起,它们是开花植物的两个最大的科之一。确定哪个科更大仍然是在争论中,因为这些巨大科的已被验证成员的数据不断变化。无论如何,兰花的物种数量几乎与真骨鱼类相等,是鸟类的两倍多,更是哺乳动物的四倍,大约占了所有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约6-11%。最大的属是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约2000种),然後依序為树兰属(Epidendrum)(约1500种),石斛蘭屬(Dendrobium)(约1400种)和腋花兰属(Pleurothallis)(约1000种)。
蘭花由於植物區系的極度複雜性,花的所有特征都充分表现对昆虫授粉的高度适应性,並與真菌建立共生關係,蘭科和菊科常被認為是植物演化的頂點。而蘭花在中國常被稱為王者之香,擁有別於牡丹或玫瑰等濃艷的名花的獨特鑑賞價值。
蘭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紅門蘭、白芨、綬草等)、附生(或有岩生,絕大部分蘭花皆有附生習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鬚蘭、蕙蘭屬的大根蘭和多根蘭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蘭),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與昆蟲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構造複雜;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於附生兰。有些品種的花朵大型而美丽,而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因此常作为花卉栽培观赏。
除了南北二極外,蘭科植物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尤以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常見的栽培品種有蕙蘭、春蘭、寒蘭、建蘭、墨蘭、石斛蘭、兜蘭、蝴蝶蘭、萬代蘭、文心蘭與嘉德麗雅蘭等,而常见野生兰花包括绶草、石豆兰、石斛蘭、兜蘭、春蘭、萬代蘭、杓兰、贝母兰、独蒜兰、石仙桃、鹤顶兰、虾脊兰、指甲兰等,中药中天麻、石斛、白及、山慈菇的基原植物都来自兰科。
目录
1 分类
1.1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1.2 属
2 文化象徵
2.1 國蘭的概念
2.2 象征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連結
分类
早期的分類系統(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將蘭科與水玉簪科分類於微子目內,在1998年發表的APG 分類法中歸於仙茅目中,而2009年经过改进的以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則將其列於天門冬目下[1]。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五个亚科已经被识别。下面的分类是根据1998年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制定的。它代表了到那个时候大多数植物学家已经持有的观点。它是被植物形態學研究支持,但从未在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中得到强烈支持。
| |||||||||||||||||||||||||
在2015年,一项系统发生学研究[5]显示强大的统计学支持兰花系統發生樹的以下拓扑结构,使用来自7个基因的9kb的质体和核DNA,并在同一年通过系统发生学研究确认了的拓扑结构[6]。
| |||||||||||||||||||||||||
属
主條目:蘭科屬列表
超過800個屬。以下列表是蘭科主要的屬:
脆蘭屬 Acampe
鍾馗蘭屬 Acanthephippium
糠穗蘭屬 Agrostophyllum
雛蘭屬 Amitostigma
兜蕊蘭屬 Androcorys
安蘭屬 Ania
金線蓮屬 Anoectochilus
無葉蘭屬 Aphyllorchis
竹節蘭屬 Appendicula
龍爪蘭屬 Armodorum
鳥仔蘭屬 Arundina
亞斯高仙蘭屬 Ascocentrum
白及蘭屬 Bletilla
石豆蘭屬 Bulbophyllum
根節蘭屬 Calanthe
肖頭蕊蘭屬 Cephalanceropsis
頭蕊蘭屬 Cephalanthera
指柱蘭屬 Cheirostylis
大蜘蛛蘭屬 Chiloschista
黃唇蘭屬 Chrysoglossum
隔距蘭屬 Cleisostoma
窩舌蘭屬 Coeloglossum
柯麗白蘭屬 Collabium
鎧蘭屬 Corybas
馬鞭蘭屬 Cremastra
隱柱蘭屬 Cryptostylis
蕙蘭屬 Cymbidium
菅葉蘭屬 Cyperorchis
杓蘭屬 Cypripedium
石斛蘭屬 Dendrobium
穗花一葉蘭屬 Dendrochilum
雙唇蘭屬(鬼蘭屬) Didymoplexis
蛇舌蘭屬 Diploprora
鴛鴦蘭屬 Disperis
小龍蘭屬 Dracula
著頦蘭屬 Epigeneium
火燒蘭屬 Epipactis
上鬚蘭屬 Epipogium
絨蘭屬 Eria
小唇蘭屬 Erythrodes
芋蘭屬(美冠蘭屬) Eulophia
暫花蘭屬 Flickingeria
山珊瑚屬 Galeola
松蘭屬(肚唇蘭) Gastrochilus
赤箭屬(天麻屬) Gastrodia
地寶蘭屬 Geodorum
斑葉蘭屬 Goodyera
玉鳳蘭屬 Habenaria
香蘭屬 Haraella
玉山一葉蘭屬 Hemipilia
腳根蘭屬(角盤蘭屬、零餘子草屬) Herminium
角唇蘭屬 Hetaeria
騎士蘭屬(垂葉蘭屬) Hippeophyllum
松葉蘭屬 Holcoglossum
光唇蘭屬 Hylophila
皿柱蘭屬(無葉蘭屬、盂蘭屬) Lecanorchis
羊耳蒜屬(羊耳蘭屬) Liparis
雙葉蘭屬(對葉蘭屬) Listera
釵子股屬 Luisia
小柱蘭屬 Malaxis
假蜘蛛蘭屬 Microtatorchis
韭葉蘭屬 Microtis
葵蘭屬 Mischobulbum
全唇蘭屬 Myrmechis
脈葉蘭屬 Nervilia
莪白蘭屬 Oberonia
齒唇蘭屬(假金線蓮屬) Odontochilus
红门兰属 Orchis
山蘭屬 Oreorchis
粉口蘭屬 Pachystoma
闊蕊蘭屬 Peristylus
鶴頂蘭屬 Phaius
蝴蝶蘭屬 Phalaenopsis:臺灣的離島蘭嶼因盛產蝴蝶蘭而得名。
石山桃屬 Pholidota
芙樂蘭屬(馥樂蘭屬、富麗蘭屬) Phreatia
粉蝶蘭屬 Platanthera
一葉蘭屬(獨蒜蘭屬) Pleione
鬚唇蘭屬(朱蘭屬) Pogonia
繡球蘭屬 Pomatocalpa
小蝶蘭屬 Ponerorchis
盾柄蘭屬 Porpax
羞花蘭屬 Schoenorchis
苞舌蘭屬 Spathoglottis
綬草屬 Spiranthes
寶石蘭屬 Sunipia
小蜘蛛蘭屬(帶葉蘭屬) Taeniophyllum
小杜鵑蘭屬(鄧蘭屬) Tainia- Teagueia
八粉蘭屬(短柱蘭屬) Thelasis
風鈴蘭屬 Thrixspermum
飛鶴蘭屬 Tipularia
石蘭屬 Trichoglottis
褶唇蘭屬 Tropidia
紅頭蘭屬 Tuberolabium
萬代蘭屬 Vanda
梵尼蘭屬 Vanilla
旗唇蘭屬 Vexillabium
二尾蘭屬 Vrydagzynea
線柱蘭屬 Zeuxine
嘉德麗雅蘭屬 Cattleya:分布於墨西哥及熱帶南美洲。
文心蘭屬 Oncidium:分布於熱帶美洲。
文化象徵
蘭花與象徵價值有許多聯繫。
國蘭的概念
中國很早就有蘭花的概念。《詩經·鄭風·溱洧》有:“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蕑兮。”《離騷》吟:“ 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中國的蘭科植物計有6個亞科、17個族、26個亞族及173個屬大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而臺灣原生蘭約有95個屬。其中,蕙兰属中有8种兰在大中华地区被称为国兰。
中国兰花,在国际花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外人士把它视为东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历代文人雅士对国兰亦极为赏识,称誉它为“花中君子”。
对于赏兰,古人最初从赏花闻香开始,陶醉于“王者之香”,当时称为“花艺”。继而感到“观花一时,观叶经年”,对兰叶所产生的线纹和其它色泽越来越入迷,于是美其名为“叶艺”。及至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兰家族中出现了一种植株矮细,既可观叶、观花,又可观赏体型、姿态的新品种,称为矮种或矮化种,使兰界人士感到异军突起,耳目一新,遂赞誉它为现代的“型艺”,被视为国兰铭品中的“至尊”。
当今最名贵的矮种首选台湾的“达摩”。它最先是台湾的养兰高手陈国仕兄弟于1973年在苗栗莲花山一带发现的。当时只有1株,到第二代时叶片曾出现了线纹。因该兰与日本所出现的“达磨”(意为不倒翁)近似,因而名之为“达摩”。另外,台湾还先后涌现了“玉皇”、“金帝”、“玉叶”、“矮王”、“麒麟”等矮种。当时台湾兰界知名人士陳阿勳先生等鼓励繁殖推广。据闻在台湾许多富人光是有钱还不够光彩,如果能拥有稀世的国兰奇珍,才能更加显示其身价之高贵、地位之显赫。故最初有些达摩每菖(即每芽)卖港币200万元。一些富翁愿以一幢洋楼或一部进口的豪华轿车来换取一菖。这与19世纪荷兰人迷恋郁金香的名种现象相似。
实际上,在我国丰富的兰花资源里,矮种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过去有人认为这些矮种过于弱小看不上眼,不愿采来莳养,以致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例如近年来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附近发现的“丹霞矮”;在从化温泉附近海拔高约900米处采到的“岭南梅”;在揭阳的下山兰中获得的“奇叶墨”等都是很好的矮种。1992年第三届全国兰花博览会上,粤、湘、蜀、滇等省市送展的矮种,其中有的还获金奖或银奖。从各地所收集的矮种中,以墨兰(即报岁兰)占多数,建兰、寒兰、惠兰占少数,而春兰的矮种甚少。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尽管矮种的价值与价格极相背离,但它确是非常值得观赏的珍品。以墨兰矮种而言,它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植株甚矮,多数在25厘米左右,比筷子还短,株型稳重,长势均衡,俯仰自如,层次分明,富有弹性,显示出美学特有的立体感。二是叶片短阔,叶柄粗壮,叶尾圆钝,叶质肥厚,叶身呈纺锤状,半立斜生。有些品种兼有线艺,有的叶面呈粒状突起,俗称“蛤膜皮”。有的又有沟状起伏,叫做“行龙”,可属奇叶范畴。这些结构使得矮种更具有超群的力度,展示出不同凡响的健美英姿。三是根系较为粗健,尤以墨兰系列的矮种对水肥的吸收能力都很强,以致叶色格外深绿油润。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矮种的观赏价值主要是从体型美、姿态美、气质美中反映出来,它可使人们产生一种端庄稳重、刚强雄伟、坚毅睿智和虎虎生威的感受,从而在思维上引发豁达开朗、洒脱大方,敢于务实,奋力进取的意念。并在一定程度扩大了赏兰的内涵。预料今后人们在奔赴小康的阳关大道中,必将有更多国兰矮种进入寻常百姓家。
栽培矮种同一般养兰方法大同小异。但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是:首先要采用上宽下窄,出水孔大的细盆种植。植料最好应用竹林或松林底下经多年堆积的腐叶土,再加入粗河沙、桫楞屑、木炭碎、杉木糠(应经过堆沤洗净)和少量畜粪干等混合而成,使兰根既能舒展又能吸收到养分。其次对追肥要“少食多餐”,不能施用浓肥,要增施磷钾肥,并让植株多吸收阳光,以保持叶片厚壮,不会徒长。如有条件酌用美国出产的“花宝”液肥更有效果。对用水可实行洒、淋、灌相结合的方法,除了盆土保持湿润外,尽量增加空间湿度。再次是在选购时,要提防购入带有病毒病(常称拜拉斯病)的兰苗,以免传染蔓延,遭受损失。
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兰花为新加坡国花与浙江省省花。
参考文献
^ 1.01.1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1 (2): 105–121 [26 June 2013]. doi:10.1111/j.1095-8339.2009.00996.x.
^ Christenhusz, M. J. M. & Byng, J. W. The number of known plants species in the world and its annual increase. Phytotaxa (Magnolia Press). 2016, 261 (3): 201–217. doi:10.11646/phytotaxa.261.3.1.
^ WCSP. World Checklist of Selected Plant Families. [2015]. (See External links below).
^ 4.04.1 金伟涛; 向小果, 金效华. 中国兰科植物属的界定: 现状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2): 237–242 [2015-05-04]. doi:10.17520/biods.201426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Guillaume Chomicki; Luc P.R. Bidel; Feng Ming; Mario Coiro; Xuan Zhang; Yaofeng Wang; Yves Baissac; Christian Jay-Allemand & Susanne S. Renner. The velamen protects photosynthetic orchid roots against UV‐B damage, and a large dated phylogeny implies multiple gains and losses of this function during the Cenozoic. New Phytologist. 2015, 205 (3): 1330–1341. doi:10.1111/nph.13106. doi:10.1111/nph.13106
^ Thomas J. Givnish, Daniel Spalink, Mercedes Ames, Stephanie P. Lyon, Steven J. Hunter, Alejandro Zuluaga, William J.D. Iles, Mark A. Clements, Mary T.K. Arroyo, James Leebens-Mack, Lorena Endara, Ricardo Kriebel, Kurt M. Neubig, W. Mark Whitten, Norris H. Williams, and Kenneth M. Cameron. 2015. "Orchid phylogenomics and multiple drivers of their extraordinary diver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2(1814):pages??. doi:10.1098/rspb.2015.1553.Template:Full citation needed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蘭科 |
- 智利的蘭科(Orchidaceae), 再Chileflora,种子商店
- 第八屆亞太蘭花會議暨蘭展
- 第十八屆國際蘭花會議
- 美國蘭藝協會 (AOS)
- 英國皇家蘭藝協會 (RHS)
- Kew Checklist
中國蘭科植物誌系統總覽[永久失效連結]
-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 (TOGA)
- 台灣國際蘭展 (TIOS)
- 蘭花照顧
蘭科 Orchidaceae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体中文)(英文)
|
|